闭门造车是一个汉语成语,源自《中庸·或问》。原意是指按照统一的规格,关门造车,使得车辆无论在哪里都能配合车辙。现在的含义则转变成了比喻那些不考虑或不采纳客观实际情况,仅凭个人主观意愿行事的做法。这是一个贬义词,常用来批评或劝告那些固步自封、不与他人合作的行为。
成语的使用通常是作为谓语、定语或状语,并且含有贬义,多数情况下用于对这种行为的批评或劝告。它的近义词包括拒谏饰非和独断专行,而其反义词则有集思广益和群策群力等。
例如,如果某人声称自己在家里就能创造出符合标准的产品,即使这些产品在实际使用时无法与车辙完美匹配,这就可以用“闭门造车”来形容这种情况。此外,这个成语也可以用在写作或其他艺术形式上,指出那些不结合实际经验,只是闭门造车的人可能难以取得真正的成就。